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思賢蛻變的進行式

        站在校長室的窗口,望向窗外的兩株梅花,知道季節的時令,即將進入另一個花季---我在思賢服務的第四個花季。我知道今年的花季將會格外的不一樣,因為,我從窗外就可以欣賞到許多思賢人共同記憶中的燦爛梅花,而這代表著思賢蛻變的另一個起點。
       思賢樓從規劃到落成啟用,歷經一千多個日子,總造價二億多的思賢樓終於矗立在大家的眼前。從樓塌樓起,一幕幕的記憶帶自己回首走過的路。回憶中有參與夥伴的淚水、和午夜兩點站在頂樓看灌漿的怔忪睡眼。當然,還有一堆看不完的報表,兜不攏的數字,無趣又無奈的文來文往;還有面對工程進度落後而衍發的考核與懲處壓力;來來往往又形形色色的工班,層出不窮的折衝與協調。這些過往記憶和頂上日漸稀疏的毛髮相互輝映。
        本期新建思賢樓地板面積總共9027平方米,包括了行政辦公室、電腦教室、未來教室、演藝廳、會議室(兼校史室)及地下停車場等。規劃理念從永續校園綠建築出發,「友善與和諧」是教室空間設計和校舍規劃的兩個主要概念,在串聯新舊校舍主軸下,期待在傳統中走出新局。
為讓全體師生、家長、校友更能理解本期思賢樓校舍的功能和特色,以下一一陳述:
一、善用方位,調節氣候
思賢樓坐南朝北,可避免東西日曬,減少東北季風對校舍的影響;開口向南,於夏天時,可引入西南季風,使教室整體氣候冬暖夏涼;配合中庭綠化植栽,可使校園整體微氣候達到最佳化。
二、串聯虛實空間,空間多元運用
思賢樓利用一樓穿堂挑高設計,串連前庭圓環及校園中庭活動廣場,形成連貫的活動場所。本開放式空間能符合各種活動和多元教學所需,平時提供學生活動及教學使用;緊急時可提供救護動線,解決以前救護車不易接近校舍的困境。再者於東側搭建走廊連接風雨操場,師生雨天前往風雨操場上課將可不受雨淋,進而提升校園空間使用的便利性,但又保留思賢樓本身獨立的性質。
三、融合新舊建築,營造活潑色調
本校各棟校舍雖然興建年代不一,但在建築外觀材質大都採用馬賽克磁磚及洗石子。為融合現有建築,但又希望創造活潑色調,因此思賢樓外牆磁磚採用相似的米黃及橘色系為主體,以學校四個願景色:人文(橘色)、自足(綠色)、反省(米黃)、創新(藍色)等不同代表色之馬賽克,搭配洗石子,及立面造型,以呈現多采多姿的新面貌。
四、創造尊重環境,建構友善氛圍
每間普通教室設置陽台,陽台內設置洗手台、拖把盆等清潔設施,可收納掃具、垃圾桶、雨衣,可避免過去洗手台設置於走廊,造成地面溼滑而發生危險。教室內設有學習角,學習角內配置書櫃、置物架、教師辦公桌、學習桌椅等,空間可成為師生對談、休息、閱讀之多元運用。
教室前方拿掉象徵教師權威的講台,可讓空間運用更為寬廣,同時,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友善。另外採用升降式黑板,可配合師生身高自由升降,更貼近師生的學習需要。教室後方及兩側配置大型書包櫃及置物櫃,櫃子可容納學生書包,解決學生書包置於椅背上占掉大半椅子,造成坐椅不舒服,或起身時因書包過重而導致椅子向後傾倒的問題。置物櫃上方可放置午餐餐桶,方便師生中午打菜用餐。
教室內配置高流明投影機,使用中不必關燈,解決過去教學中使用投影機時必須關燈,形成學生視力必須在明暗中不斷進行調節,增加學生視力負擔的問題。而投影幕置於學習角前方,和黑板約成45度角,在教學中投影機和黑板可同時使用,增加師生學習的便利性。
五、建構友善與安全的校園動線:
一層地坪降低,以緩坡取代階梯,師生進入校舍更無障礙,使校園整體環境更為友善。在行進動線上採行人車分道,車輛直接進入地下停車場,改善過去校園人車共道的情形。
六、符合綠建築指標,達到節能減廢
思賢樓興建可符合5項綠建築標章,其中包括: CO2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綠化指標、水資源指標及日常節能指標等。本樓配有雨水回收系統,從頂樓將雨水收集進入地下室筏基,經回收系統過濾消毒後,作為各層廁所沖洗,及校園花圃植栽澆灌之用。
行政辦公室及普通教室在採光上使用大面積窗戶,可提供走廊及陽台良好日照。在照明器具上大都選擇高效能之節能燈具,以減少不必要之耗能。
大樓四周採用透水性鋪面,增進基地透水性;在仁愛樓、明恥樓拆除後的空間利用上,廣設草地綠化空間。景觀上廣植喬木、灌木及花卉,並以台灣原生樹種如楓香、山櫻、鐵冬青、流蘇等為主,除有利植物生長與維護外,同時兼顧台灣生態保育的教育功能。
七、建置未來教室,推動學教翻轉
本樓除設置三間電腦教室外,另設置一間未來智慧教室。該教室內配有觸控式電腦、平板、短焦投影機、電子白板等資訊設備,並建置高速無線上網平台。該教室可提供學生
利用資訊設備進行學習外,另外可配合學習知識平台建置,利用無線上網設備平板、智慧型手機等,將學習延伸到教室之外的校園,進行校園探索的自主學習,及創造出師生、生生多元互動模式,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八、多元教學空間,推動多元發展
思賢樓另設置演藝廳,內可容納250人,作為展演及大型集會之用。演藝廳採用階梯式設計,觀眾視線可一覽舞台無疑。投影設備除以傳統電腦設備投影外,智慧型手機、平板等亦可連接投影。演藝廳舞台之表演,可現場對思賢樓內各間教室進行現場轉播。另外,設置播音錄影室,可進行校園錄影和播音之用。同時規劃三個教學頻道,可作為各項議題宣導或教學節目廣播使用。而一樓穿堂地板暗藏數學幾何元素,可成為數學學習步道。
九、生生不息,思源集賢
本大樓的另一項特色為公共藝術作品。公共藝術作品兼顧教育性、聚焦性、美觀性和文化性的蘊意。本大樓之公共藝術以「生生不息,思源集賢」為主題,設置於人來人往的穿堂,藉藝術作品傳達人與大自然的共存共榮,在淺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內在美感,變化氣質。
首先是面對穿堂兩側牆面的藝術作品,左牆暗喻動物界,由「思」之篆字變化為蝴蝶來象徵;右牆則是植物界,由「賢」之篆字變化為嫩葉來象徵。兩側圖案從平面轉化為立體的趣味變化,最後在穿堂正面呈現靜態植物世界與動態動物世界,經由昆蟲穿梭其間,暗喻自然生命之共存共榮。
另外在內庭牆面上設置師生共舞雕塑作品及思賢兩個篆字之藝術作品。本設置點中之雕塑作品是過去忠孝樓舊建築入口意象,也是過去許多思賢人共有的記憶,隨著時空轉變,校園面貌被迫必須改變,但曾經生活其中的記憶,應該要建構一條線索,讓返校的思賢人能循著時間之流的線索,在新舊之間建立連結與交集。因此,將以前意象雕塑,結合新設計之篆字藝術作品,在視覺欣賞之餘,具體建構歷史記憶的河流,增添校友和曾服務思賢同仁的懷想。
新設思賢篆字藝術作品,「思」字上面的「田」字,是一隻蝴蝶,字體中多處有鳥兒,昆蟲等;「賢」字是以植物的樹葉、果實為設計。兩者在中間交會,象徵大自然動物與植物共同交織成美麗的世界。而在篆字中,將本校特色色團,扯鈴、大鼓、巧固球、幼童軍等元素,巧妙隱身於其中,藉以凸顯本校特色。
結語:
        教室空間的設計,傳遞著教育理念;一間教室的擺設與規劃,影響著師生互動的模式,人決定空間的擺設,但環境往往也在靜默中影響著人。思賢走過30而立年輕的歲月,在整個時代演變的巨流中,我們過去做了傑出的貢獻。但面對驟變的環境,如何創造優質的教學環境,讓思賢學子有最高品質的學習,這是思賢蛻變的另一個起點,也是一個艱鉅的挑戰。所有過去思賢的夥伴,現在的夥伴、未來的夥伴們,當我們此刻站在蛻變的起點,讓我們攜手,以勇氣和改變,面對所有的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