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打造以「學習」為核心的幸福思賢


「學習」應該就像在品嘗一道美食。想像一個這樣的教室課堂風景:「孩子們3~4人圍成一組,發言的孩子以輕聲語言,自然舒服的神情發表意見,而其他孩子,以專注傾聽的身體姿勢,仔細聆聽發言者和自我意見的差異處。老師在組間來回,或肯定孩子們絕妙的意見,或側身傾聽孩子們的意見,或在關鍵處以精簡的語言,串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發言」。這是一個動人心弦的課堂畫面,其律動猶如交響樂般和諧。你可以在這樣的課堂中找到孩子們會發光的眼神,更可以聆聽到孩子因學習領悟而發出的會心驚嘆與嘖嘖稱奇聲音。在這樣課堂風景,「學習」就像品嘗美食般,那樣讓人滿足和愉悅。
學習是從已知世界出發,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是一種超越既有的經驗與能力,形成新的經驗與能力的挑戰。這樣的學習是與嶄新世界相遇與對話、與他人對話,以及和自我對話的三種實踐。這是21世紀的學習旅程和實踐方式,而要在課堂創造出這樣的學習風景,其重要的元素在於師生間彼此的尊重、傾聽與信賴。
在尊重、傾聽與信賴的環境中,孩子們的每個發問或發言,可以獲得到大家的接納;老師的身體姿勢會傳達出發言被肯定的訊息,老師的語言將從個人的獨白,轉化成生與生集體的互動、對話。互動和對話將意義送進孩子心裡,進而形成學習的交響樂。這樣的課堂,孩子們是課堂裡的主人翁,猶如天上「北極星」,指引課堂中教學與學習的方向。
這個年度,學校的一群教師參加了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的試辦。參加試辦的目的,正是要在課堂裡呈現如前述的學習風景,要讓孩子們成為課堂裡學習的主人翁,讓孩子成為引導教學方向的「北極星」,讓孩子不再逃離學習,讓孩子能體會學習的樂趣。在21世紀要有新的學習方式,這是身為思賢人共同要面對,要反思的時刻,因為,我們現在的學生,是21世紀未來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和領導的主人,在課堂裡實踐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引導每個孩子適性發展,是我們親師要共同承擔的使命。
很榮幸有機會在思賢小服務,對思賢小的發展而言,目前正處於一個轉捩點:硬體的校舍整建工程終於要動土開工;軟體的教與學也嘗試在建構新的模式。在校史的發展上,我們此刻都是在寫歷史的人。體會我們身上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讓我們攜手,一起打造一個以學習為中心的幸福思賢,讓每個生活在思賢的親師生都是「學習的專家」。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另類教師專業發展取徑 ---日本之授業研究(Lesson Study)


許以平
新北市新莊區思賢國小校長
新北市國小自然領域輔導團副召集人
楔子
一年級的老師正在教學生學習如何看時鐘。
老師將時鐘上的時針和分針撥在「630分」,然後問同學:「這是幾點幾分?」
全班同學幾乎異口同聲回答「630分」,但其中一位同學說:「不對,這不是630分。」
老師接著問:「那不然是多少?」
同學回答說:「630分分針的位置不是這樣!」
老師說:「那應該是怎樣?」
同學走到前面黑板上的時鐘教具,將分針撥在「25分」的位置,然後告訴老師和同學說,這才是「630分」。
同學和老師們齊聲問道:「為什麼你認為這樣才是630分?」
這位同學回答:每天在家裡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看電視只可以看到630分,之後要去看書。每次時鐘到這個位置時,媽媽總是告訴我說:「630分到了,必須要去看書。」所以我知道這個位置才是「630分」。

壹、  學習共同體:
上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日本濱之鄉小學,由校長加藤清為台灣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參訪團員口述。這個故事如果發生在台灣,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一定會訝異,為何班上其他學生沒有嘲笑這位學生?老師又為何能追問和傾聽學生可能的想法呢?而問題的答案在於這所學校有其不同於台灣的學習文化。故事中所傳達的教室中的學習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彼此傾聽的學習;同學們也是彼此學習、彼此傾聽。此種學習方式,在日本濱之鄉小學稱為「學習共同體」。
日本濱之鄉小學是全國最早實踐「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全日本目前這樣的學校約有2000所。校長加藤清經營學校的基本理念是:讓學校成為「所有孩子能夠學習成長,教師能以教育專家為成長目標,當地民眾一起學習,教職員一起提攜、一起創造的學校」。其目標是:「學生們能對自我、朋友,以及學習價值的意義進行探索,能夠經歷人生最棒的六年學校生活,然後以此方向,建立教師與家長一起孕育、一起學習為共同體的學校」。所有教育活動目標「以互相扶持、互相學習、互相傾聽之『學習共同體』的理念推動,讓教師、學生以及班級的每一位成員有同等高度、同樣立場的學習場域」(加藤清, 2011)。濱之鄉小學是生活其中的人,共同相互學習的場域。老師相互學習、學生相互學習,師生相互學習,親師生相互學習。所有參與學校的人,人人都是相互學習的對象。
「學習共同體」是一個抽象的價值概念,在抽象概念的理論到教學現場實踐上如何轉化,這需要實踐智慧指引。2011年筆者有幸隨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參訪日本濱之鄉小學,真實見證了其師生如何在教室中實踐一個「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其中在參訪一堂教授「20以上的數」之數學課時,師生的互動方式,具體闡釋「學習共同體」的抽象概念:課堂中學生兩兩一組,對話討論如何用積木數數,及排出正確的答案「67」;老師蹲下身傾聽學生的答案,用發問引導學生思考,記錄學生之解題過程與策略,及嘗試學習與理解學生的想法。這堂課裡的主角是學生,老師們相信:儘管是一年級的學生,仍有能力藉由彼此的討論、相互學習而找出解題的策略;而老師的角色則是傾聽學生想法,引導學生思考。
在濱之鄉小學,每位老師每年向其他教師開放教學最少4次,每月一次校內教學公開(不對外開放),每月一次授業研究會(對外校教師、教授開放),一年一次全國課程研究會(加藤清, 2011)。在這些公開教學的學校行事中,老師相互開放教室,讓同仁、大學教授、國內外其他教師有機會進到教室觀看教學,在開放的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是研究者,也是學習者。「學習共同體」的哲學思維顛覆我們對「學習發生」的基本假定:年幼者向年長者學習,不知者向知者學習。「學習共同體」強調互為「學習主體」,學習存在於「相互性」,是雙向而非單行。

貳、  授業研究(lesson study
「學習共同體」是日本濱之鄉小學校務運作的核心理念,而其實踐的具體策略與結構則是「授業研究」。「授業研究」是一種教師專業成長取徑,可以提供教師一起工作的機會,以強化教學計畫和學生學習之間的連結(Lenski, 2009)。在授業研究中,教師藉由交換教室內關於教學的想法,在單元教學中彼此合作,公開分享彼此教學及課程的方式進行學習。此種教師學習的方式是一種情境本位(situated-based)的模式,也是一種實踐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的運作模式。日本的教師相信:教師改善教學最好的方式是花時間在研究學習單元(lesson),而改善教學最有效的地方即是在教室單元(classroom lesson)的環境中(Rock, 2005)
授業研究是教師探索不同教學實踐效能的一種過程,當學生和教室的需求產生時,教師持續改善、重新定向(redirection)他們的教學。授業研究之本質是鼓勵教師基於動態的經驗,和深層的反思所選擇的實踐(Chokshi, 2004)。因此,其潛藏的假定是: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乃基於學生學習之需求,和同儕合作進行研究、教學反思及分享。以下進一步說明授業研究的理論假定和實施的方式:
一、授業研究之理論假定:
授業研究的理論架構可以從「建構主義論」的觀點來進行詮釋。社會建構主義論者認為知識和信念是經由社會互動和分享所建構,而非由個人之經驗所建構。因此,知識是經由協商、論述、反思和解釋之社會互動所建構。這個原則支持參與授業研究之教師,在研究場域中應該和新手教師、專家從事「言語互動和溝通」活動這樣的概念。
社會建構主義論的另一個原則是:知識獲得是一種經過設計,用於組織個人經驗的適應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面對問題或困境,激勵教師在合作的環境中去尋找、檢驗和評估答案。教師參與授業研究的焦點應是實務上的問題和困境,且鼓勵其去研究與解決。
建構主義的第三個原則:知識是社會環境中個人主動心智運作的結果。因此,教師應該是主動反思他們自我的經驗,創造一種理解、評估其理解,和對他人解釋其理解。當教師參與授業研究的過程,有許多的機會去反思、分析、創造行動步驟、評估和對其他教師分享他們的理解(Rock, 2005)
上述社會建構主義論者的原則,構成了授業研究的基礎,且說明下面授業研究的每個步驟對增加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什麼是重要的。
二、授業研究實施的過程:
授業研究實施的過程包括下列幾個步驟(Tuska, 2006; 簡紅珠, 2007)
(一)建立單元焦點:
教師選擇特定的單元教學主題,而主題選擇通常和特殊學生的學習困難有關。
(二)設計單元教學:
教師們合作發展單元教學計畫,及藉由閱讀文獻研究教學主題。
(三)單元教學:
小組中教師在他的教室進行教學,其他教師或外部專家觀察單元教學,用錄影(音)、拍照等方式記錄學生作業、師生對話與行為。
(四)反思與評鑑:
小組教師開會討論單元教學和他們的觀察。教學者首先摘要說明教學流程和遇到的困難,而其他教師貢獻他們的觀察和建議。
(五)修正教學單元:
依據建議修正單元教學,而修正來自於對學生反應和觀察者所注意到之困難的回應。
(六)進行修正後的單元教學:
由小組內的另一位教師對不同組(班)的學生進行修正後之教學。在此階段,會邀請特定學科的教師、或某一年級的教師,甚至學校外面的教師參與教學觀察。
(七)再反思與評鑑:
隨著外部專家的加入,第二階段的會議討論上可能包涵更普遍的學習和教學議題。
(八)成果分享:
教師分享他們精心發展的單元教學,也可能出版包括教師反思、團體討論之摘要的研究報告。

參、  授業研究之影響與對台灣之啟示:
授業研究對教師之專業發展,在日本具有相當重要之成效。美國於2000年之後,教育界對授業研究之應用與研究也形成另一個風潮,其中有學者認為日本學生在1999年之國際數學與科學學生能力測驗(TIMSS)上有好的表現,可歸因於日本授業研究制度(Tuska, 2006)
授業研究制度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Tuska(2006)之研究指出授業研究可以讓老師增加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提升觀察學生的能力,強化同儕之間的連結,及將每日的教學連結到長期目標、動機和效能感,和改善有用的單元計畫之品質。Leski(2009)也指出:授業研究除了可讓老師增加學科知識、教學技能、進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力外,也更能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
除前述授業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之正向影響外,一些研究也指出,授業研究對教師增加了額外的工作負擔和時間投入的壓力(Lenski, 2009)。而授業研究的成功也需要一些外在的條件支持:如教師反思能力、教學觀察蒐集資料與記錄的能力、教學後能真誠地進行對話和分享批判性的回饋等(Chokshi, 2004)
筆者整理上述這些國外學者對授業研究的觀點,相應於2011年參訪日本授業研究之教學觀察、課後討論之經驗,及個人在學校服務和擔任國教輔導團團員之實際經驗,深覺授業研究之教師成長取徑,實有其值得借鏡之處,茲將個人之觀察與想法敘述如下:
一、發展授業研究型態之專業學習社群:
支撐授業研究成功取向的是情境學習理論,亦即情境學習是發生在實踐社群的學習模式。教育部這幾年在政策上亦鼓勵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新北市在學習社群的發展上更是不遺餘力,進而發展出「學習社群、專業社群、貢獻平台」等三級教師社群,該項政策確實也為新北市中小學教師之專業發展帶出另一種有別以往「由上而下」的學校本位之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新北市教育局, 2011)。但在這樣的基礎上,若能進一步以政策計畫之規劃和經費,引導各校教師之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方向,能以學生學習需求出發,以課室單元教學研究為焦點,運用授業研究之實施過程與方式進行,當可深化本市「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成效。
二、學校領域小組及學年教學研究會運作之轉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規範了各校須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其下須設置各學習領域小組,各校也確實都成立了學習領域小組(教育部, 2003);另外部份中大型學校,除了領域學習小組外,亦會依照學習年級,成立學年教師教學研究會,這些學校內的組織都成為課程發展的基本結構。無論是學習領域小組或學年教師研究會,其運作之目標和授業研究其實都有相當程度之一致性,所不同的是其運作方式。
因此,當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至今,如要進一步深化各校學習領域小組對教師專業發展所扮演的成效,似可以授業研究之實施過程與步驟,作為領域小組或研究會運作之參考方式。另外,也可鼓勵本市一些中大型學校中之學年研究會、班群等採行學生導向之授業研究,讓其在課程教學研究發展中,發揮由下而上的專業成長取徑。
三、深化國教輔導團領域小組團員教學演示之功效:
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小各領域小組之團員,自100學年度起需開始進行跨校之教學演示,專任輔導員更需進行區級以上之教學演示(新北市教育局, 2011)。輔導團團員肩負教學研究之責任,其教學策略與運用方法,更應要成為各領域教師學習之典範,因此,無論是輔導員、深耕輔導員或專任輔導員,對於所屬各領域之教學應要有相當程度之研究。
授業研究之目的固不以發展出典範之教學模組為目標,但其以學生學習需求出發之思維,似可提供各領域輔導員小組於規劃教學演示之參考。各領域輔導團若於平日團務運作中,藉由探討學生學習經驗,對於學生學習困難之各領域主題或單元,藉由授業研究之實施方式,在小組內先進行教學單元設計、教學、回饋、修正、再教學、再修正與回饋等,當可發展出較具值得推廣之教學模組和策略,然後再將這些教學單元進行跨校、或區級之教學演示,當可深化輔導員教學演示之示範成效。
再者,日本授業研究之成功,部份因素乃是因有大學教授、專家之加入,可以提供更為廣泛、深入之教學觀察意見。以目前新北市國中小學校數眾多,期望各校與大學建立類似日本之夥伴關係其實不易。但國教輔導團之團員大多為該領域之教學專家,甚至比大學教授具有更多該領域教學上之實踐知識與有效經驗。因此,可以鼓勵輔導員能於其所屬學校帶領該校之學習領域小組運作,或組成跨校際學習領域小組之授業研究會,藉由輔導員專家身分之參與,可讓各校學習領域小組之運作能更朝向教學之精進。

肆、結語:
日本授業研究之成功,有其特定的教師文化和環境屬性之脈絡因素,不可能全然移植到台灣現存的教育環境中,但日本之授業研究,對於目前台灣教師之專業發展路徑,仍能提供我們一些另類的啟示,與值得參考之處。

(本文刊登新北市教育季刊第二期)

參考書目:
Tuska, A. (2006). Lesson Study: A Student-center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eachers. Thinking Classroom, 7(1), 26-29.
加藤清. (2011). 濱之鄉小學要覽. 日本神奈川縣.
教育部. (2003).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
新北市教育局. (2011). 新北市101年度精進教學計畫新北市: 教育局.
簡紅珠. (2007). 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改善:借鏡日本小學教師的學課研究. 教育研究月刊, 130:140.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責任與感恩---情繫思賢,緣定中和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因蘇拉颱風來襲,原定八月2日上午舉行的就職典禮及感恩餐會,顧慮各位親朋好友路途的安全,皆一併取消,致無法親自一一向各位朋友表達心中的感謝,固覺有憾,但我深信:就職典禮不過是一個儀式,一個過程,不變的是過去我們一路走來,建立的情感。
能奉派思賢國小服務,是個人的榮耀。這是一個具有蓬勃活力,多元成就的學校,在歷任校長的努力下,在許多方面皆有傑出的成就。今年代理校務九個月期間,巧固球隊參加亞太青少年盃獲得12歲組冠軍,網際博覽會獲得世界組的金牌獎,扯鈴隊參加全國賽獲得多項個人及團體冠軍,弦樂隊、大鼓隊、英語文、田徑等各項競賽都有亮眼的表現,個人以為,這是過去歷任校長、行政團隊、教師們、家長會、志工隊等的努力耕耘下,終至能於今日開花結果。能於這樣紮實發展的學校中服務,固然是個人的榮幸,但也是我責無旁貸需承續發展之責任。
個人自師專畢業分發中和國小服務至今,過去23個年頭,是中和小的校長、老師及朋友們一路提攜、鼓勵、包容,今日個人才有機會以校長的角色,繼續為教育努力,為師生服務。中和小一直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校長、行政同仁給我機會實踐自我,朋友們鼓勵我追求專業成長,社群的夥伴們在教學上相互對話與惕勵。離開中和小,心中有無限不捨,感恩各位校長、行政及教師夥伴們過去的關懷與照顧,中和是我唯一的娘家,期望未來當我有需要各位支持與協助時,能視我嫁出去的女兒,繼續給我支持與鼓勵。
本人四年前很榮幸有機會加入國小自然輔導團,在這期間,是召集校長及各位團員的專業素養與教育熱忱,協助我在教育專業素養上能不斷精進,更棒的是我們能共享教育上的傾聽與對話。在這兒我找到歸屬,建構自我專業成長的定位,謝謝團員及召集校長們的關照與提攜。
在小學求學中,遇到一位我心中永遠感念的張老師。那位張老師,每到中午用餐的時候,總是會拿著她的便當,將她便當盒內的雞肉、豬肉或香腸等分給我吃,老師還會跟我說:「老師身體不好,沒辦法吃這麼多,你幫幫我,幫我把老師吃不完的菜吃完」,有時,她也會順手,將一些菜分給坐在我隔壁的同學,讓我和同學一起分享老師的便當。老師這樣說,這樣做,是為了顧全一位窮學生的自尊心,張老師對學生的貼心與細心,是我身為一位老師之後,做為榜樣與學習的地方。今後,營造一個對師生貼心、細心與友善的校園,也將是個人校務經營的努力目標。
孩子是學校的北極星校務的運作,將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為依歸。在孩子的身上,看到我們的責任;但在負責任的實踐中,也將建構我們的生命價值。未來,我將和思賢小的全體同仁一起努力與學習,為我們的學生開創展能的舞台,成就每位孩子的天賦。也期勉行政同仁及全體教師,能以行政的積極服務、教師的專業素養,協助我能讓思賢小的校務運作,持續創新發展與精進,營造「幸福思賢」
感恩所有的朋友們!謝謝各位對我的鼓勵、關懷。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畢業典禮致詞:勇敢逐夢


思賢國小第31屆畢業典禮致詞:
各位與會的貴賓、家長會吳會長及委員、各位家長、各位畢業的同學:
大家好。
首先,校長要在此感謝各位與會的貴賓,謝謝各位蒞臨思賢國小第31屆畢業典禮,因您們的蒞臨,讓我們的心肝寶貝感受到他們被重視、被呵護,也因您們的支持,讓他們在思賢學生生活的最後一天,更感榮耀。謝謝您們。
接著,校長要恭賀各位畢業生的家長,賀喜您們家的寶貝,將要展開人生另一段精彩的旅程。人生生命的目的並不在終點,而在過程,在每段旅程中,只要努力以赴,那都是生命的重要價值。
另外,校長要跟各位畢業生分享一段校長在小學時求學的故事。校長小時候,長得很矮小,每次在班級裡,總是坐在最前面,大部分的時候,總是坐在最靠近老師的位置。那時候家裡很窮,每天到學校所帶的便當,裡面只有魚乾、地瓜葉等最便宜的菜。剛升上中年級時候,我的級任老師每到中午用餐的時候,總是會拿著她的便當,將她便當盒內的雞肉、豬肉或香腸等分給我吃,老師還會跟我說:「老師身體不好,沒辦法吃這麼多,你幫幫我,幫我把老師吃不玩菜的吃完」,有時,她也會順手,將一些菜分給坐在我隔壁的同學,讓我和同學一起分享老師的便當。那時候我常想:老師很奇怪耶!他自己吃不了那麼多,為什麼還要每天帶這麼多菜!小時候真的不懂事,等到畢業長大自己當老師之後,回想起小學這段在校的日子,才發現:原來老師知道我家裡窮,便當裡的菜不夠營養,所以總是幫我多準備一點菜,可是又怕傷了我的自尊心,又怕其他同學對我有異樣的眼光,所以除了幫我加菜外,也順便幫鄰座的同學加菜。
這位小學中年級的張老師,是我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老師。後來,張老師遷調到其他學校,我就一直無法聯絡上這位張老師,她對學生的貼心與細心,更是我身為一位老師之後,以為榜樣與學習的地方,對張老師的思念與感恩,隨著年紀越大,就越想念張老師。
校長和各位畢業同學分享這一段小時候的故事,是希望同學們能以一顆感恩的心,記住學校老師陪您們走過的這一段國小生活,去記住老師們曾經為你做過的事。想想六年前,你們對這個世界瞭解不多,懂得知識也不多,更沒有許多好朋友,但經過六年老師的教導,今天,你們學到許多知識,更學會學習的方法,讓你們在未來能夠自我學習,能夠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的生活,這是國小老師所給您們最珍貴的能力。
另外,校長也要勉勵您們:要勇敢做夢,就如同校長在您們畢業紀念冊上所提的:「逐人生千秋大夢,創世界永垂基業」。人一定要有夢想,才會成長,而且夢想要有階段性:當你還沒有成就時,夢想叫做夢想;當你有一點成就時,夢想就變成願景;當你再掌控好願景時,夢想就變成目標。你一定要努力讓夢想變成目標(戴勝益,2012)。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不去試,你永遠不知道你的能量有多大。勇敢的去追求你的夢想,給自己奔馳的機會,你會找到你自己的一片天空。
外,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做自己和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校長個人非常欣賞這樣的理念,因為只有你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天使,才能讓自己活得好、活得快樂;但也只有願意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更有意義。因此校長要祝福我們畢業同學們,都能成為自己和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去追求一個快樂又有意義的人生。
最後,校長要祝福今日的畢業生,在未來,每個人都能鵬程萬里,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今日,你以思賢為榮;來年,讓思賢以你為榮。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建構共同學習的課堂風景

一、  緣起
新北市為了建構學校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推動體系,促進學校變革,擬定了新北市課程與教學紮根計畫,以「培育課程領導人才、建構專業對話平台」之執行策略,期學校能達到「深化課程發展、發展教師專業、提升教學效能」的願景。其中紮根計畫中之「建構三級教師社群、推動課堂教學研究」等即是執行策略中之核心方案。
為了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研究,新北市100年度國教輔導團參觀以授業研究聞名中外之日本濱之鄉小學、御茶水中小學等學校,其目的即在藉由典範學習的途徑,讓肩負本市課堂與教學研究之國教輔導員,能深度理解日本授業研究之哲學思維、運作結構與方式等,進而能在未來推廣與實施。

二、   日本授業研究參訪
100年度國教輔導團日本參訪,自確認參加團員之後,即在鄭端容校長、歐用生教授的指導下,開啟了「日本授業研究」的學習旅程。參訪前的暑假中,以讀書會方式,大量閱讀創設日本授業研究之教育學者佐藤學的相關著作,更在鄭端容校長引導下,團員分工蒐集關於授業研究之相關資料與閱讀,更就此展開對話,仔細規劃參訪重點,設定與日本參訪學校對話議題。
參訪過程中,對於濱之鄉小學、御茶水中學校園之寧靜;課堂教學中師生展現之傾聽與對話;課堂觀察時專注於學生學習與採用便利貼進行觀察記錄;課後討論之焦點為學生學習而非教師教學成效,團員們為此深深受到震撼。沒有麥克風的教室,沒有鐘聲的校園,校園中老師們信賴的氛圍,課後討論沒有人中途離席,到了下班時間也沒有人提早離開等這些內外在環境所呈現的校園文化,更刻劃在團員們心中,而更為震撼的是:這樣的文化力量何其巨大!難以理解的是:這樣的文化又是()如何形塑?
一趟參訪,確實在團員心中盪起無數漣漪。參訪結束後的成果分享,團員們除了以各領域專長背景切入參訪所見,激出不少創意火花之外;更有團員分享自己嘗試在學校中組成專業學習社群,開始研究和實驗授業研究實施之可行性和方式的心得。這次的參訪,可謂為新北市埋下授業研究推動的種子。

三、   學習的革命:共同學習的課堂風景
國教輔導團100年度日本授業研究的參訪成果,累積了新北市國教輔導團團務運作更趨於厚實的能量;也為本市三級教師社群的推動,建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深化方向;亦提供學校內部課發會、學習領域小組、學年及社群等課程組織運作的實踐策略。
學校內部變革要從課堂開始,而課堂的變革,則要從保障每個孩子的學習權,從孩子的學習開始。而授業研究即是學習本質的重建,其核心即是課堂中親師生共同學習的建構,這是一種透過事物、他人及自己相遇與對話的「學習」,是透過相遇與對話,實踐「構築世界」、「構築同伴」與「構築自我」(佐藤學, 2012)。日本由「活動式學習、協同學習與反思式學習」具體化實踐所建構的授業研究之課堂教學,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校園中的「逃離學習」現象,以及建構讓孩子享受「共同學習」快樂之課堂風景的策略。

參考文獻:
佐藤學. (2012).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黃郁倫、鍾啟權, Trans.). 台北市: 天下雜誌.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開學典禮致詞

各位師長、同學,大家好:
今天是本學期開學的第3天,歡迎各位同學再次回到校園裡來繼續求學。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元宵節也剛過,在寒假中校門口的梅花盛開的極為漂亮,這代表著春天的腳步不遠了。此時此刻起,校長期勉各位同學能夠收回嬉遊的心,重新勤於課業、好好用功了。
上學期邀請6年級各班班級代表到校長室一起和校長用餐,有一些同學提供校長幾個建議,其中一位同學提到:希望學校是一個可以讓他喜歡到學校上課的地方,這位同學的希望,正好說出了校長來到思賢的願望。
思賢國小是一個很好的學校,老師們都很認真教學,學生們在各項表現上也都很傑出,校長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到思賢國小和大家一起學習。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別人的協助與關懷,才能過得平安健康,因此,校長希望各位同學,能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主動去關懷你身邊的人,包括你的同學、父母,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更要熱心的提供協助。另外,在和同學相處時,更要能有運用「同理心」,去學習包容同學的不同行為表現,看到若有同學遭受欺負,更要挺身而出,報告師長,請師長協助。
同學自己本身也要學習自我反省,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不可能事事如意,在遭受挫折時,應試著做好自省的功夫,努力找出做不好的原因,並學會吃苦耐勞、勇敢嘗試的精神。校長期勉各位同學這個學期能有好的開始,為自己努力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以赴。
20120210

給家長的一封信 :「疼惜」我們的「未來」

親愛的家長您好:
因緣際會,有幸奉派到思賢代理校務。在二個多月的日子裡,每日盡可能站在校門,用點頭、彎腰與微笑,歡迎各位的寶貝到校;每日也務必走巡校園,追求每個需要注意與改善的地方。在點頭彎腰的互動中,我看到思賢小每個學生未來發展的「可塑性」;在校園走巡中,透過窗櫺,我看到師生教與學中最認真與美麗的臉龐;在校園的角落,可以看到教師們拿起掃把,指導我們的孩子「灑掃」,在路上相遇眼神交際之時,指導我們孩子「應對進退」。思賢的「生活教育」是在每一日的例行工作中,以「身教」來為我們的孩子做示範。
這一段到思賢服務不長的時間裡,在全體教師、行政同仁、家長會、志工等團隊的認真、創意和經營下,讓校務在穩定中求發展,這讓我內心充滿著喜悅。因為緣份,本人有幸接棒這項希望工程,承蒙各位教育「伙伴」支持與協助,共同為孩子的學習努力,在此要表達對所有教育伙伴們由衷的感謝。
在全體伙伴的努力下,除了課室裡的教學與學習持續精進外,這學期孩子們在社團的學習表現也有著亮麗的成果。巧固球隊於全國中正盃奪冠;扯鈴隊、大鼓隊於文建會建國100年及新莊慈祐宮圓醮等活動受邀演出;六年7班獲得新莊區班際大隊接力第2名,將於下學期參加市賽;合唱團、管弦樂隊於全市音樂比賽獲得優等;英文歌唱、語文競賽、美展等,也都獲得很好的獎項。這些社團的傑出表現,都要歸功於幕後辛勤指導的教師、教練,由於他們的犧牲奉獻,我們的孩子才有「多元展能」的舞台與表現。每個人都需要掌聲,孩子們如此,教師們也需要,所以,要懇請各位家長,當孩子們有傑出表現時,也不要吝於給我們的老師們一些鼓勵與肯定的掌聲。
親愛的家長,「教育」是一棒接一棒,生命傳承生命的工作。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寶貝,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為了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親、師必須心手相連,共同貢獻智慧和資源。提供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性學習、多元展能」的機會,是一個不允許重來的高難度挑戰。學校全體同仁未來將會在現有的成就基礎上,兢兢業業延續各項重點工作:深耕語言教學深化閱讀策略發展多元社團推行體能運動涵養學生氣質
在孩子們身上,我們看見我們的未來;在他們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唯有我們一起攜手合作,一點一滴、一步一步,才能開拓孩子的學習視野及廣度,改變孩子的氣質,成就孩子的特質與能力。無論我個人在思賢服務時間長短,我願意盡心盡力,盡最大努力,讓我們一起:共同疼惜我們的「未來」---孩子!
在這個歲末寒冬裡,在此謹代表思賢國小全體同仁致上最深的謝意與祝福。  謹祝
闔家安康  事事如意
思賢國小代理校長 許以平上
1010117

那一年,我們在「思賢」一起------


代理校長許以平
我是一位最資淺的「思賢人」,每日承續校長前輩的風範,站在校門口迎接思賢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早安、校長早安」的問候聲音,揮手、彎腰、點頭的肢體語言,和各種緬靦、開懷的微笑表情,總為我在思賢上班的每一天,帶來愉悅的好心情。當內在的人文關懷之情,外顯為人際互動的行為表徵時,那是「思賢人---有禮」的具體傳達與詮釋。
多彩多姿的學生社團,為思賢人創造適性學習的窗口。活潑的節奏,整齊的動作,氣勢磅礡的鼓聲,呈現咱們思賢大鼓隊活潑的氣質;悠揚動人的弦音訴說,呈現本校弦樂隊藝文的氣息;隨著音樂的旋律,扯鈴隊隊員展現「扯鈴爬萬里長城」的精湛技藝,吸引觀賞者的目光;田徑場上賣力奔跑的孩子們,震耳欲聾的加油聲,勝利時師生喜悅的擊掌、相擁而抱;合唱、英文詩歌、節奏樂隊------,各式各樣的精彩社團及活動,每個專注、幽雅、快樂的表情,讓我在思賢上班的每一天,都充滿驚奇,都充滿期待。短暫的到校代理校務,我仍來不及一一參與和欣賞每個社團,但「思賢人---活力」的另一個特質,讓我驚歎連連!
初來乍到思賢,一切都這麼陌生。儘管建築物的名稱,和過去服務的學校一模一樣,但像極了迷宮的串聯走道,對我卻是一大考驗。迫切的想要了解思賢,所以,總是在校園裡裡外外到處逛。站在校門口,下起雨,忘了帶傘,老師貼心的為我帶來一把傘;走在校園裡,老師熱心的為我帶路,為我解說校園的樹木、建築;走在思賢公園人行道,家長熱情的用手勢告訴我「校長,加油!」。對一位過去和「思賢」沒有任何淵源的「外來者」而言,這些都是「思賢人---貼心」的另一個特質的具體展現。
人生的故事,總是會有「插曲」,但「插曲」往往才是給人柳暗花明的驚奇。奉派思賢代理校務,是我人生的「插曲」,插曲固然是計畫之外,但卻是一趟處處驚奇的學習之旅。有幸奉派參與思賢校務運作的旅程,對我而言,這不是一趟候鳥過境的旅程,而應該更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賽,一棒接一棒的賽程,原先規劃好的正選選手突然缺席,此時,身為候補選手的我,賣力接下棒子,願以最大的承擔,完成這個比賽,並靜候正選選手的平安歸來。「田徑場候補選手」的角色定位,是比「過客」那種角色更為積極的自我期許,因為,這是一場不允許「失敗」的賽局。
各位親愛的思賢教育伙伴、家長、小朋友們,很高興有機會來到思賢和大家一起學習,在未來服務於思賢的每一天,我將秉持思賢過去優良的文化傳統,兢兢業業於校務,傾聽每一位思賢伙伴的聲音,反思每個校務運作的決策,務期讓思賢校務運作順暢,給老師充分的教學支援,提供學生適性的學習機會,讓生活於思賢的每個伙伴,總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運用多元瑰麗的色彩,為自我彩繪人生,在生命的每個轉折處,時而低頭沈思,時而引吭高歌。更期待,來年,我們可以建構共同的語言:「那一年,我們在思賢一起------
1001122

營造親師生共學的校園

敬愛的思賢伙伴:
來到思賢小已「滿月」,這一段時間來,馬不停蹄的跑著、奔著,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期待自我儘速融入思賢這個大團體。帶著觀察與理解的視角,謹慎、用心的主持校務,務期讓校務的運作順暢、圓滿。在全體行政同仁、教師和家長(會)的用心與支持下,這一個月的校務經營,總算沒有被我這個外人所拖垮,感謝思賢小全體伙伴的付出與努力,對於您們的表現,讓我深覺有機會參與思賢這個團隊,有著無比的榮耀!
在奉派代理校務的前一晚,一個人開車來到完全陌生的思賢,接觸到第一位思賢伙伴---麗品主任,其面對思賢的突然變局,發現她已著手擬好給家長和學生的一封信,務必讓家長「放心」和學生「安心」的措施,讓我深深感受思賢行政團隊的行動力,在那刻起,我即自我期許,務必讓校務的運作達到「無縫接軌」;讓教師「專心」教學,應是我迫切的首要任務。
從校外一系列的活動開始:大鼓隊在金華女中校慶演出、補校新住民語文競賽、弦樂隊和合唱團的音樂競賽、扯鈴隊於慈祐宮圓醮表演、中高年級的班級英語歌唱、帶弱勢經濟學生體驗木柵貓覽;再到各處各式之教師主題研習、校內老師的教學觀摩、運動會預賽和場地布置、教學成果展,及運動會當天隆重活潑、有條不紊,恰如其份的演出。多元的活動,展現思賢人多元的活力與樣態,更充分詮釋思賢人文的情懷與多元學習的創意。
在兒童朝會上,曾為孩子們述說繪本「大熊校長」的故事,「大熊校長」一書的創作源於日本生命教育家大瀨敏昭經營「濱之鄉小學」的故事。大瀨敏昭校長在其罹患癌症,確定不久於人世後,選擇回到學校,以其剩餘的生命陪伴師生,從而也體認到「傾聽學生」、「傾聽老師」及「傾聽自我聲音」的重要。學校因「學生」而存在,教育是生命傳承生命的歷程,在朝會上為師生們述說這個「大熊校長」的故事,目的不在強調故事表面上師生之間的親切問候,更重要的是:在當今一個缺乏「信賴」的教育生態環境中,想要帶領大家共同來思考,我們如何看待「兒童」?我們又如何在「看待自我(的教育專業)」?
當家長以一個消費者的姿態樣式,要求「國民教育」的服務品質時;當教師要面對失去過去「天地君親師」身份的尊嚴時;當校長需在各方勢力中周旋,尋求一個平衡的支點時,這對校長、教師和家長,都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既定的界限可以依循,沒有舊有的遊戲規則可以參考(許芳菊,2011)。所以「怪獸家長、刺蝟老師、鴕鳥校長」就成為當今校園眾生相的隱喻。一個無例可循的全新時代,固然充滿荊棘,但卻可能也是另一個「創新」的世紀。
10月中,本人有幸跟著本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參觀了日本的幾所國中小,這其中包括了「濱之鄉小學」。當你發現日本教師習慣性的蹲下「傾聽」學生說話,課堂上一年級的學生兩兩一組對話討論「數數」的策略,無人管理的圖書館,沒有廣播、沒有下課鐘聲的校園,即使過了下班時間,也無人離席近四小時的教師授業研究會(教學後的教師對話),這些制度措施的背後,潛藏的是對人的「信賴」和對自我「專業」的認同。當我們面對這一連串教育的改革和環境變化時,要重新獲得社會對教師的肯定,對教育的信賴時,那可能的策略之一是:我們如何攜手彼此相互信賴:相信孩子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信教師們彼此可以學習,相信親師可以相互學習。藉由開放自我,傾聽彼此的聲音,反思自我,營造一個「學習共同體」的校園,讓教育取得「專業的認同」。
「信賴」的氛圍,「細膩」的教學(教育)思維與操作,是我們「教育人」展現專業的必要條件。有幸來到思賢和大家共事,願以「傾聽」的同理、「信賴」的態度,和「人文」的關懷,和大家一起「共學」。各位思賢的伙伴們,校長室的大門,隨時為各位敞開,歡迎大家來找我聊一聊,喝喝咖啡,在咖啡香的陪伴中,我們可以一起「」教育專業實踐的智慧。或許,來年,我們可以一起述說一個:那一年,我們在思賢的故事。

參考文獻:
許芳菊(2011)。親師大戰為何一觸即發?親子天下。29:154-162